编者按:202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226万例,其中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为 42万。从治疗角度而言,医生不仅要治愈肿瘤,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学和心理健康。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领域开展了许多工作,接下了丰硕的果实。“庚子”岁末,《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对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过去的2020年,乳腺外科医生一方面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也努力满足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或重建比例有了大幅的提升。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2020年乳腺恶性肿瘤的手术例数大约为7230例,其中保乳手术的比例超过了30%,重建比例也达到了10%~12%之间,其中假体植入约占乳房重建的80%。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心采取的重建方式是假体植入,包括胸肌前假体植入联合补片、胸肌后扩张器联合假体植入等。总体来看,胸肌前假体植入联合补片的应用越来越多,因为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胸肌后假体重建相比,减少了胸大肌的破坏和术后运动畸形的可能,轮廓自然,更加美观。
当然,任何手术都需要遵循相关原则,我们的乳房重建技术也越来越规范。一方面是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比如利用MRI去了解皮瓣的厚度和血管的分布,评估肿瘤与皮肤的关系等;另一方面是严格掌握乳房重建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因为选择合适的患者至关重要。要评估哪些患者适合一步法乳房重建,哪些患者适合先进行扩张器的植入,二期进行假体置换的两步法标准乳房重建。
2020年适逢新冠疫情大流行,我们在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技术的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做了灵活变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和会诊,使得更多规范的乳房整复重建技术在国内医院落地。
我们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CSBC)共同颁布的《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专家共识》,发起了“金艺天缮 齐论共识”的系列讲座。该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共12期,以线上直播形式进行。活动邀请中国知名乳腺肿瘤外科专家进行共识要点的陈述和解读,针对乳房重建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或正反方的辩论;同时还邀请到国际知名教授,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医学中心整形外科主任Yoav Barnea教授分享了其在乳房重建方面的宝贵经验,邀请到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整形外科的Jonas A. Nelson教授进行了利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对围手术期,手术后长期随访中,患者对乳房外型、社会、心理等满意度的相关讲座,同时还给予医生线上提问交流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将BREAST-Q相关模块进行了汉化,为BREAST-Q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外就是第十二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在各方支持和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情况下如期举行,这次会议一如既往地邀请了许多国内外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其中,一项名为“指尖上的艺术”的继续教育培训,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和我共同主持。该项目设置了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等术式的比赛环节,选出优秀的手术视频在上海乳房重建论坛上进行展示和讨论。通过手术视频的遴选和评比,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医生在乳房手术操作上日趋规范和成熟,很多乳腺外科医生经过长期规范的培训和一定的学习曲线之后很好的掌握了乳房重建的技术,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重塑。


此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这三家国内乳房重建示范中心都相继开展了乳房重建学习班。比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线上学习班,有近8万名医生同时在线接受乳房重建的培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尹健教授也进行了多期的乳房重建培训的讲座,湖南省肿瘤医院李赞教授、周晓教授和宋达疆教授等还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肿瘤整形外科显微外科技术操作培训班。
通过这些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很好的推动了乳房重建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从事乳房重建的中青年同道投身到乳房重建的事业中去。国内其他大型医院,如云南省肿瘤医院、广西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乳腺肿瘤中心都已经很好地开展了乳房重建工作并且也承担了重建相关培训的工作。
目前,国内已经相继开展了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或者队列研究。包括我们中心牵头的COSTA研究,比较了一步法和两步法假体植入联合补片等两种乳房重建方式的差异,我们预计入组患者450例,目前已经接近完成入组目标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靖教授牵头的不同补片在植入物乳房重建中应用的上市前研究也进展顺利。天津肿瘤医院开展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是否有利于控制植入物乳房重建围手术期的感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保乳手术即刻进行游离脂肪移植对乳房外观的改善等临床研究也都在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以上这些研究正在顺利开展中,未来一到三年内都会有积极的结果呈现,为乳腺肿瘤整形和乳房重建提供更多来自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
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国内乳房重建的技术水平,也离不开一些手术器械的创新和推广。比如游离穿支皮瓣的乳房重建要求有良好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目前大多数显微血管吻合器械仍依赖进口。为此,我们也在和相关机构进行乳房重建手术器械的研发。希望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也能够通过对器械和装置的调整、改变,使得乳房重建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所提高,让血管吻合变得更加安全、方便。
在过去的2020年中,我们在技术推广、规范化诊治水平提升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都有丰硕成果。展望2021年,希望通过更加开放的多学科交流体系,能够进一步推动我们国家的乳腺肿瘤整形与乳房重建事业发展,包括在专科医师培训方面的师资和基地建设等。只有在多学科交融、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造福更多的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