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泌尿肿瘤界,有这样一位被同行称为“叶帅”的医生,他“白手起家”建设的泌尿外科团队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强大的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之一;他牵头组建的国内首个跨区域泌尿肿瘤MDT平台每年惠及超过1000多名疑难杂症患者;他带领团队攻关科研,有的研究成果还被写入了欧洲指南和全球泌尿外科学界的教科书……这位生于齐鲁的沪上名医,不好饮酒,却偏爱品茗,只因在浓香四溢的茶汤中能够保持心素如简,在脑海中回放每一个手术、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病人的细节。他就是本期“谈笑间”的采访对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png)
在中国泌尿肿瘤界,有这样一位被同行称为“叶帅”的医生,他“白手起家”建设的泌尿外科团队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强大的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之一;他牵头组建的国内首个跨区域泌尿肿瘤MDT平台每年惠及超过1000多名疑难杂症患者;他带领团队攻关科研,有的研究成果还被写入了欧洲指南和全球泌尿外科学界的教科书……这位生于齐鲁的沪上名医,不好饮酒,却偏爱品茗,只因在浓香四溢的茶汤中能够保持心素如简,在脑海中回放每一个手术、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病人的细节。他就是本期“谈笑间”的采访对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
泌尿肿瘤界的“叶帅”
眼前这位身着白袍,目光坚毅,举手投足间落落大方、自带光环的外科医生,被称为中国泌尿肿瘤界的“叶帅”。
当然,这个“帅”绝不停留在形象和气质层面,更是对他作为业界“意见领袖”的总结和称谓: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CACA-GU)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CSCO-PC)主任委员、亚太前列腺协会(APPS)执行委员,亚洲冷冻治疗协会(ACS)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这一系列的头衔和职位,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泌尿肿瘤界的“执牛耳者”之一。
古人有云:“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领将者,谓之帅也。”今天早已在泌尿肿瘤界“领兵带将”的叶定伟教授,其实还真是出身行伍,从一名军医成长起来的。在与他的交谈中,总能让人感受到儒雅和干练、细腻体贴和运筹帷幄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清醒、干练似乎是叶定伟教授与生俱来的特质,出生于泉城济南的他,打小就有一个“军人梦”,而他的母亲则同样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上世纪80年代参加高考,叶定伟如愿进入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医学院校——第二军医大学。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叶定伟努力汲取医学知识、养成军人品质,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基本功扎实的泌尿外科大夫。1996年到1998年,叶定伟来到了全球顶级肿瘤专科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访问和博士后工作。
得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的3年,叶定伟看到了当时中美两国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方面的差距。当我们还停留在追求手术能不能“开下来”的层面上时,MD安德森癌症中心已经开始提倡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让病人获得更高的5年生存率,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例如,当时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在美国已经蔚然成风,使很多患者能够恢复自然腔道的排尿,正常地参加社交和工作。
回国以后,叶定伟希望能够继续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发光发热,他把目光转向了很具影响力及发展潜力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当时的院长蒋国梁教授同样有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学和工作的经历,他和叶定伟的交谈特别投缘。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和老前辈的鼓励,叶定伟脱下军装,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组建泌尿外科。在叶定伟的带领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从最初的3个医生、6张病床起步,快速成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辐射面最广的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之一。
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合影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弹指一挥间,须臾二十载。叶定伟带领团队在高手林立、宿将成群的上海滩站稳了脚步,锻造了“复旦肿瘤泌尿外科”这块金字招牌:2021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榜首;科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手术量和技术难度连年位居国内领先,而且患者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比肩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研究成果被写入EAU、SIU等国际指南共识,以及被泌尿外科“圣经”《坎贝尔泌尿外科》所引用;牵头编写了CSCO-PC等多个国内权威指南,并代表中国参加制定膀胱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的亚太诊治共识指南;领导国内国际多中心团队开展新药临床试验70多项,是国内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泌尿肿瘤新药和器械设备研究基地……
这些数不完的荣誉和成就并没有让叶定伟意得志满,他认为“我们离国际最顶尖的泌尿肿瘤中心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有一项工作是叶定伟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的——建立泌尿肿瘤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这种欣慰和喜悦,源自这项工作能够使广大泌尿肿瘤医生和患者直接受益,搭建了互通有无、高效串联的“一站式”诊治平台。
Δ2018年,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场
从2005年在国内率先探索MDT诊治模式以来,叶定伟教授作为多学科首席专家,每周五上午由他领衔的MDT讨论可谓高手云集、场面热烈,由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麻醉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豪华阵容”,对疑难病例的诊治决策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探讨。过去17年以来,该MDT团队开展了近700次MDT会诊,为海内外8000多例疑难杂志患者提供诊疗意见。叶定伟将自己团队率先试水的MDT经验称之为“1.0版本”的MDT。
2017年,叶定伟又牵头创建了国内首个跨区域的泌尿肿瘤MDT线上平台。泌尿肿瘤MDT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和学科之间的藩篱,使患者能够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最佳诊疗决策;也极大促进了各地泌尿肿瘤学科、各兄弟机构的同质化发展。叶定伟将这种跨地域、跨机构的MDT称之为“2.0版本”的MDT。泌尿肿瘤MDT的聚集效应日益强大,目前已经辐射全国400多家中心,4年多来举办了近200场在线会诊,并且在EAU等国际舞台分享了中国MDT模式的经验,也吸引了美国MoreHealth等国际团队的青睐。
叶定伟的MDT模式探索仍在升级中,随着“互联网+”等科技元素的加入,未来的MDT有可能彻底突破时空阻隔,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这是叶定伟思考已久的“3.0版本”的MDT。他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决战“退休癌”
作为学科带头人,叶定伟给复旦肿瘤泌尿肿瘤学科的定位是:建成一个以规范外科手术为基础,以多学科综合诊治为特色,临床和科研水平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国际化泌尿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
作为一名“医线老兵”,叶定伟在心底一直铭记初心,要为他人除病痛、保健康。在与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交手的三十多年里,叶定伟特别关注到了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
除了“富贵癌”,前列腺癌的另一个诨号是“退休癌”,因其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而且与经济水平、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根据世卫组织IARC的数据,2020年前列腺癌新发病例高居全球男性常见癌症第二位,并且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虽然亚洲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西方国家更低,但死亡率水平却更高。比如,中国前列腺癌发病数约占全球8.16%,但死亡数却占到了13.61%。
这些数据的差异提示我们,中国和亚洲前列腺癌诊治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验”。亚太前列腺协会(APPS)正是为了探讨符合亚洲人的诊治决策、提高亚洲前列腺疾病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而成立的,而这个代表亚太地区前列腺癌最高学术水平的组织,即将迎来新的掌舵者——叶定伟。他也是首位担任APPS主席的中国学者。
叶定伟将手中的“柳叶刀”瞄准了“退休癌”,而手术突破是第一步。叶定伟深入研究了东西方患者的解剖特点,他形象比喻到,高加索人的骨盆就“像脸盆”一样宽而浅,东亚人的骨盆则“像水桶”一样窄而深,手术操作起来更难。刚开始,他们的手术团队也遇到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等棘手问题。随着对解剖结构的研究深入,叶定伟的前列腺癌手术越来越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手术可以达到几乎“零”出血的解剖性切除,而且大大保留了性功能和尿控。他们的手术团队还成功将机器人手术系统引入前列腺癌这一高难度、复杂手术中,效果进一步提升。
Δ手术中的叶定伟
除了手术技术的提高,叶定伟还在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中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包括:(1)探索前列腺癌筛查的“复旦策略”,例如确定了适合中国人群的前列腺健康指数(PHI)界值,为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提供依据;开设全国首个前列腺癌筛查门诊,将前列腺癌防治关口前移;采用“精准筛查基地+精准筛查服务站”的模式为社区提供前列腺癌精准筛查的绿色通道等。(2)在国内外牵头制定并推广多个指南共识,包括中国首部《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首部基于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指南《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作为前列腺癌圣加伦共识会的中国唯一代表参加国际指南共识的制定;立足国内,引领亚太,放眼国际,牵头中国专家领衔制定的“前列腺癌上海共识”。(3)创新前列腺癌诊治手段以及持续不断的科研探索,例如率先开展基于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精准医学显像,为患者提供更精细的分期;开展中国人群胚系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中国高危及转移前列腺癌人群的BRCA2基因突变率更高;首次证实了中西方人群在基因遗传层面的相似性,并定义了中国人群优选基因检测的范围……
在这套“组合拳”之下,“复旦肿瘤”的前列腺癌手术量已连续7年位居上海第一位,生存率和治愈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超人”的坚韧和柔软
军旅生涯的熔炼和近四十年从医的历练,使叶定伟养成了钢铁般的意志和自律,以及超乎常人的体力和精力。每天,他的身体就像装了“发条”一样,在门诊、病房、手术室、MDT会诊、科研讨论、学术会议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
“07:00,查房;08:00,门诊;13:00,手术;19:00,会诊……”叶定伟的日程表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他对这种日复一日的“连轴转”早已习以为常,难怪身边的学生和同事都说他是个“超人”、甚至是个“工作狂”。我们带着好奇和钦佩的心情走进叶教授的办公室,这个没有高挂铭牌的办公室简单得一览无遗,一张书桌、一台办公电脑,还有书桌和书柜上堆满的书籍、资料。偶尔有一点点空暇时间,这双拿手术刀的手,会为自己泡一壶醇香的茶。叶定伟说,烹茶、品茗能让他内心平静下来,脑海里重现手术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每一项临床或科研工作的细节,这是他许多灵感的源泉。
叶定伟说,“病人信任你,把性命托付给主刀医生。我们除了要熟练掌握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还要善于创新、改进。”他把医生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打高尔夫球”,要善于和自己比,和标准杆比,才能打出“老鹰球”的精彩成绩。
Δ叶定伟在影像片子中仔细寻找疾病蛛丝马迹,摄于2017年
“人淡如茶,心素如简”正是叶定伟的内心写照,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患者时,他也总是像茶一样沁散着热烈和醇香。很多患者说:“叶教授的话简短明朗、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十分信赖”。学生们则认为,叶老师绝对不会只画大饼,他总是会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规划课题方向、职业未来等。今天,“复旦肿瘤”已经是国内泌尿肿瘤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而且在前列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等不同专业领域,都有一支朝气蓬勃、学术活跃、技艺精湛的专科团队。
Δ叶定伟教授带领学生参加2019年EAU大会
无影灯下,华发丛生。叶定伟的医学生涯已经走过三十多年,无论是看病、手术,还是科研、教学,他的脚步从没有停下。叶定伟对自己医学之路的心得体会,却总结得极其简单——“认认真真地面对你所遇到的每一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