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癌症”一词,即使是医学专业人员,多少恐怕也会为之色变,更何况是普通大众?要保证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相关诊治手段的意义,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良好的医患沟通必不可少。在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上,一个特别的分会场吸引了众多医生的参与,即医患沟通工作坊,在现场还进行了角色演练。会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特别对《肿瘤瞭望》介绍了这一活动的意义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唐丽丽教授
面对“癌症”一词,即使是医学专业人员,多少恐怕也会为之色变,更何况是普通大众?要保证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相关诊治手段的意义,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良好的医患沟通必不可少。在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上,一个特别的分会场吸引了众多医生的参与,即医患沟通工作坊,在现场还进行了角色演练。会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特别对《肿瘤瞭望》介绍了这一活动的意义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肿瘤瞭望》:这次大会有一个专场是关于医患沟通方面的,我们了解到目前医患关系这一话题非常热门,这个专场的现场演练互动非常好,对于培养医生在医患沟通方面有什么提高?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唐丽丽教授:医患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医生在执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都需要进行医患沟通,一个医生不可能不和病人谈话,但问题是谈话的内容是病还是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问题。如果谈的是人,我们该如何与人沟通?虽然从出生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沟通,但在医学信念中却缺少了这块内容,在与病人的沟通中,沟通的内容、方式、合理性,甚至是沟通的技术,还有医生自身的一些素质都能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如何沟通,在国际上这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医患沟通为何需要角色演练?因为通过这样的演练教学,可以让医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病人,被医生这样问的话,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个医生,病人这样对你,你又是什么感受?为了让医生们能更好地捕获当时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所以大会设置了这种形式的演练。而且不仅是肿瘤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都通过这样的工作坊来演练。
有一句医学格言众所周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如果没有医患沟通,何谈安慰和帮助?可见医学领域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但医学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医生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不是所有的病现在都能治好。在这有限的生命和医学里,医生该如何去做呢?对于治不好的病人,比如说癌症病人,70%的癌症病人都将走到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对他们的帮助都体现在医学人文方面。对他们的关怀和对症处理,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即便是对于另外30%能够治愈的癌症,也需要医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如果医生都能够与患者很好沟通,那么就一定能实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