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11日,由解放军南京总医院主办的第九届金陵肺癌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对2016年肺癌年度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编者按:2016年12月9日~11日,由解放军南京总医院主办的第九届金陵肺癌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对2016年肺癌年度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在大会上,上海市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就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做了精彩的汇报,会后,韩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肿瘤瞭望》:中国肺癌发病率及患病人数均占全世界第一位。加倍关注我国肺癌发病、早期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无疑十分之重要。请问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韩宝惠教授: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已经成为男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虽然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仍较高,但在部分大城市,肺癌死亡率已经位居榜首。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空气污染严重。肺是呼吸性器官,直接与之接触的空气是影响肺癌发病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空气污染程度处于持续加重状态。此外,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化工污染等综合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二、中国男性烟民数量不断增多,使肺癌发病率雪上加霜,原来空气污染的基础上加上吸烟因素将导致肺癌发病率进一步上升。三、家族基因易感性。在相同环境下,易感基因人群的发病率较高。通过早期诊断可以有效降低肺癌发病率,关口前移、早诊早治才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根本出路。若发生肿瘤或肿瘤转移后再进行治疗,一方面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患者的总生存也仅能提高2-3个月,获益与通过早期诊断获得治愈的效果相较甚远。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也希望能够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及时解决和处理,达到治愈性目标。
《肿瘤瞭望》: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在肺癌诊断及肺癌筛查早期诊断手段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和创新发展。您能简单总结一下吗?
韩宝惠教授:肺癌早期诊断是包括影像学诊断、外周血诊断和其它辅助诊断手段在内的综合手段。首先,影像学是发现周围型肺癌小结节的主要手段。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依赖于支气管镜、脱落细胞检查。目前,由于健康人群作为高危人群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意愿较差,针对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手段还不理想,而周围型肺癌通过低剂量螺旋CT发现早期小结节后即可以进入诊断程序。其次,现在国家多个单位正在开展早期小结节血液辅助诊断的相关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浸润前病变、浸润期病灶和浸润程度较深的肿瘤的研究方法存在差异性。肺癌早期阶段,肿瘤负荷非常低,肿瘤含量也较低,现有常规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建议首先通过血液检测发现高度怀疑的肿瘤患者,再进行低剂量螺旋 CT筛查,合理结合血液检测和低剂量螺旋CT等影像学手段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将来解决肺癌问题的正确之道。
《肿瘤瞭望》:迄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的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由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研究由这些基因参与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事件,是肺癌早期诊断研究中很有前景的探索。请问目前这方面有何研究进展?
韩宝惠教授: 无论是既往还是现在,关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数量都很多,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需要从肿瘤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作为切入口开展研究。近年来,肺部肿瘤免疫治疗、驱动基因、耐药领域的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包括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在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手段。未来肺癌诊断领域和药物领域的研究应通过观察肿瘤生物标记物等肿瘤生物学特征性改变和肿瘤相关特异性指标进行诊断。通过检测特异性指标预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传统化疗明确的获益人群,最大限度发挥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毒副反应,才能真正走上肺癌精准医学之路。
《肿瘤瞭望》:基因组学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角度和着眼点。目前肺癌基因组学已经取得了哪些突破?
韩宝惠教授:肺癌基因组学强调在精确诊断方面针对肺癌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类,通过二代测序和深度测序对肺癌不同亚型进行预测。例如,肺腺癌亚型的分类可以通过检测EGFR、ALK、ROS1、BRAF和HER2等基因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80%肺腺癌的亚型分类;肺鳞癌也可以通过 FGFR、PTEN等基因进行分类;小细胞肺癌亚型的分析也正在进行中。对肺癌不同亚型的分类为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肺癌精确分类后可以分析不同亚型的治疗效果、治疗转归和预后,总结肺癌诊断和治疗经验,不断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